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关注民生,了解民情,现在成了官员的“座右铭”,大会小会讲,文章报告说。究竟如何关注、怎样了解,我却看不出有什么新招。从古代官员的微服私访,到现代干部的公开视察,其实作的都是表面文章。我不敢说起不到作用,但是,情况的真实程度有多大,我还是抱怀疑态度的。随便举两个例子:本人居住的小区,突然一天,收购废品摊贩不见了,跟知情的人一打听,原来上级要来检查卫生,怕环境太乱,居委会让小摊贩停业了。另一个例子更邪气,据报道南方某城市,为应付上级检查,将一乞丐送郊区致死,结果城管吃了官司。您看,像这样的视察就是来百次千次,恐怕也难看到真实情况,对于解决问题又能有多大帮助呢?难怪有篇报导说,温家宝总理视察工作时,常常趁当地官员不备,突然提出来下车,到未安排(实为未事先准备)的某个地方察看。这样突然袭击式的视察,尽管也不见得看到真切情况,但总还不至于是完美的假象。

官员若想得到真实情况,其实并不难,难的是看肯不肯下工夫,亲自去体验某件事。百姓当中无小事,这句话官员都会说,真正有体验的官员,即使有也不是很多。20世纪六十年代初期,胡昭衡先生任天津市长,为解决市民吃早点难,他跟市民一起排队购买,结果发现了许多问题,而且都关系百姓利益,例如,他发现卖早点的摊贩,拿钱拿物都用手不卫生,于是,他提出使用夹子的建议。这样就保障了市民的健康。倘若他不是亲自排队体验,只是到早点摊视察一下,恐怕只能看到排队购买难,绝对不会想到食品卫生问题。

如果拿老祖宗的微服私访,跟今天的公开视察比较,我到是觉得私访近似体察,比今天官员公开视察的的做法,似乎更容易了解到真实情况。现在电视传媒如此发达,官员们个个如同大明星,几乎天天在电视新闻露脸,再像胡市长那样去逛街体验,肯定会被普通百姓认出来。倘若你是个开明官员还好,趁此机会听听百姓意见,岂不是比搞什么听证会,来得更直接更深入更细致吗?这有什么不好?比如,北方地区冬天取暖,政府为了节约能源,标准室温定在16度,请问定此室温的官员,你有过在此室温下生活体验吗?尤其值得提出的是,长时间在室内居留的人,大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。如果你来体验一天,或者问问普通市民,说不定就会知道,原来十六度的室温,还得穿上薄棉衣才行。光知道多节能,不考虑人生存,就是因为没有体验。

如今上了点级别的官员,不是居住在独门独院,要不就是居住官员大院,想体验百姓真正的困难,从道理上讲有一定的不便。但是也不是完全做不到,问题是官员想不想了解实情,如果想做还是有办法的,以我这个普通小民之见,一是不妨经常“忆忆旧” ,因为,每位官员都曾经为过民,想想当初自己为民的难,就会想到百姓现在的苦。从安徽调北京来任市长的郭金龙,据报导,在安徽任省委书记时他就抓教育平等,原因是他未当这么大官时,因未满足学校提出条件,他孩子被拒之重点学校门外,他有过痛苦的亲身体验,所以他有了大权就想到,让普通百姓孩子平等读书。这就是我说的“忆忆旧”的体验。二是不妨交点“穷朋友” ,当官忘掉百姓朋友,官越大百姓朋友越少,这几乎成了一种规律。有人说,当了官没有共同语言了,还有人说,当了官说话不方便了,其实这都是借口,先不要说你当官为了谁,你的官薪是谁给你的,就是单说想当个好官,从体验民情的角度考虑,交几个普通百姓朋友,对于你决策什么事情,肯定会比光听汇报接近实际。比如,如今物价涨得这么快,官员说是“结构性涨价”,这是经济学上的名词,百姓听不懂也不想听,百姓过日子的感受是,豆腐涨了几毛钱,猪肉涨了几元钱,这涨了的几毛几元钱,对于百姓生活有多大影响,真正有体验的官员能有几人。你如果知道百姓的感受,说话就会对百姓心思。

据说,有位官员自掏腰包,定期请退休朋友吃饭,但是他的饭不能白吃,条件就是要跟他讲实话。这样做也只能算做调查,还不能算亲身体验,却比之通常的公开视察,所了解情况会更多,而且老朋友也不会糊弄他。这也算是办法之一种吧。总之,还是那句老古话,想知道梨的滋味,你就亲自嚐一嚐,隔山买牛总是不大可靠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柳萌

柳萌

28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出生河北省宁河县宁河镇。现在宁河县划规天津市,60年后回去过一次,老家的样子全变了,一个四面环水的老县城,沦落成了一个破败乡村。本老汉跌跌撞撞已经活到八十大岁,不易呵。见如今许多事都颠倒,干脆俺也把年岁颠倒过来,以80后的目光观世界如何。故此仍说出生河北省,只是为那消逝的过去,在心中留下美好记忆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