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 

        

       半个世纪前,运交华盖,在内蒙古劳动。活儿苦重,又在野外,收了工,人像散的架子,实在无精力。随便洗涮一下,赶紧睡觉休息。偶尔有个大休日,连脏衣服都不想洗,吃完饭就躺在帐蓬里。至于别的娱乐,打朴克,下相棋,我都不会。无聊之极又有精力时,就蹲在蚂蚁窝前,看成群蚂蚁搬家,消磨时间寻开心。

有天技术员进城,不知他哪来的门路,从书店买来几本新书。那是个讲票证年月,到书店买书也要票。有文化的工人师傅,得知后都抢着借书。有位年轻工人,拿到本厚厚的书,起初大家并未察觉,后来见他废寝忘食,看得非常投入,这才引起别人注意。我知道了就去找他,想了解是本什么书;他打开封面给我看,原来是小说《红岩》。当时我30岁出头,同样是个小说迷,立刻来了劲儿,就跟他好好商量,什么时候给我看,他听后笑笑说:“老兄,我不骗你,你说晚了,有好几个人排着队,轮到你还早呢。”我一听着了急,就死磨硬泡,希望他能照顾。谁知这位工人,还挺讲信义,一点儿不松口。我一看实在没辙,只好耐心地排队等待。

前边几个人,互相催促着,正在看书的人,分秒必争地读,连如厕都要带上。好容易轮到我手里,书都快翻破了,有些字句模糊不清,从限天数阅读,还改为限小时阅读。我的眼神儿不好,为了不耽误别人,,我就提出夜晚看。别人沉沉入睡后,我用手电筒照明,悄悄在被窝里读。花了两个晚上,约8个多小时,总算按时读完,传给了下一位。这是我识字以来,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,在别人催促下读书,而且这次读得还最快,神经紧张得像绷紧弓弦,却获得了阅读快乐。事后大家议论说:“像丢手绢游戏,挨个传着读书,紧张还蛮刺激。”在那个物质匮乏年代,精神总算感到满足。

读完《红岩》许多天,我精神都缓不过劲儿,不光是因为时间紧迫,更为书中故事感动。像江姐、许云峰等英雄人物,都深深地让我崇敬,尤其是那个“小萝卜头”,天真稚气还未消褪,就要跟随父母作牢,让人不尽生出万般感概。那时我工资不高,后来弄到一张购书证,还是挤出钱来,买了本《红岩》,抽时间又读一遍。

  从抢读《红岩》受到启发,野外工程队工会,经常购书供大家传看,读后还议论书的内容。既消磨工余无聊时光,又给枯燥生活解闷儿,职工从读书中获得欢乐。对读书有了一定兴趣,有的工人不再懒散,有的工人开始学文化,生活方式乃至命运,似乎渐渐都有改变。

 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,“文革”劫难来临,读书成了罪过,“读书无用”论传到工地,生活又开始一如既往,再没有人敢去碰书。有些胆子大的人,只能在对书的怀念中,重温往日读书快乐。老工人无不惋惜地说:“这下可坏了,要是不让读书,我家孩子们,岂不成了‘睁眼瞎’。”人们从切身体会中,真正地认识到,读书对于生活对于命运,有着十分金贵的作用。       

  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,购书读书有了条件,渴求读书获得知识的人,可以读到更多的好书。有机会到学校读书最好,没有上学机会的普通人,同样可以接触更多的书——走进图书馆,顺脚逛书店,还可以利用网络读书,总之,只要有读书的愿望,你总会读到各类好书。读书,可以增长知识,可以愉悦心情,可以知晓事理,可以开阔视野,可以使人充实,这是多么美好事情呵。

有这样好的读书条件,就看自己愿不愿利用。我经常想起在草原帐蓬里,跟工人师傅抢读《红岩》的情景,从而更珍惜有书可读的日子。唯一力不从心的是毕竟老了。

                  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柳萌

柳萌

28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出生河北省宁河县宁河镇。现在宁河县划规天津市,60年后回去过一次,老家的样子全变了,一个四面环水的老县城,沦落成了一个破败乡村。本老汉跌跌撞撞已经活到八十大岁,不易呵。见如今许多事都颠倒,干脆俺也把年岁颠倒过来,以80后的目光观世界如何。故此仍说出生河北省,只是为那消逝的过去,在心中留下美好记忆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