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说不清是哪位高人,第一个把编辑工作,说成是为他人“做嫁衣”。这个比喻非常形象、准确。披上嫁衣的作者“娘子”,一位位“荣华富贵”了,做嫁衣的人仍然默默地劳作。十年二十年三十年,转眼到了六十岁退休了,本不想求得任何回报,然而,人们却用隆重的礼仪,为“做嫁衣”的人庆寿。这既是对个人品德的认可,这也是对编辑职业的褒奖。做为一个老编辑,我感到由衷的高兴。这就是从萧立军生日庆典归来,我最大的感触和想说的话。

萧立军是作家出版社初创时期我的同事,后来社刊分开,立军到《中国作家》杂志社当编辑后任副主编,我先留作家出版社后调《小说选刊》杂志社,由于两家刊物同在一处办公,我退休前时不时地跟他一起坐坐。倘若不是他过六十岁生日,这位当年的东北小伙子,在我的印象中也就是五十六、七岁。唉,看来这岁月真的不饶人哪。

 立军邀请参加寿庆时,我正在外地参加笔会。我已经退休多年,立军还想着邀请,我以为他是想借机叙叙旧,回来就给我们共同的老同事,张凤珠大姐打电话,相约一起去为立军祝寿。到了饭店大厅发现,客人之多,场面之大,气氛之浓,起码在我参加的寿庆中,这还是绝无仅有的一次。立军在作家出版社的老同事,看了看只有凤珠我们俩,更多的还是文学界少壮派,以及他北大荒插队的荒友。面对如此盛况有朋友感慨道:“大萧的人缘真好呵”,言外之意,在人情薄如纸的今天,还有谁能请来这么多客人呢?

这话没错。其实,人缘只是外壳,内在的是人品。人缘犹如一座华丽大厦,没有坚实的人品做基础,迟早会有一天坍塌下来。那么,构成人品的要素是什么呢?我想至少应该包括这两点:一是助人不图报,一是感恩不忘旧。立军说到帮助过自己的人,首先想到的是冯牧是林元,这两位故去多年的文坛老人,而不是现在在位的某某某。可是他对别人的帮助却闭口不谈,而是由当今在文坛举足轻重的人物,如莫言如理由如赵瑜等,讲述立军在创作上给予的帮助。这是什么呢?这就是人品。至于立军的豪爽侠义,当然也是他人品部分。做为编辑家的萧立军,他六十岁的生日,所以会来这么多人,其原因也就不言自明。

人生到了花甲之年,事业的成败,做人的优劣,都已经如水似镜,被人看得一清二楚。何况此时即将退休,即使有官势要职的人,明显地现出式微和衰败,人家对你也是可理可不理。你到底是怎样的人,只有这时才是真身。

在回家的路上,我一直在想:人这一生活什么呢?活名活利活快乐,这自然都有道理。但是最根本的活法,我以为,还是要活得有人味有人格,有人的尊严有人的志向。在今天的社会上,有钱有权有势的人,跟高楼一样随处可见,可是当我们走近他时,同样像高楼一样让人畏惧,表现出的那种傲慢冷漠,简直不亚于高楼的墙壁。纵观倒下的贪官坏官们,几乎都是缺乏人味儿者,因此,也就难有正常人的思维。什么是正常人的思维呢?就是懂得人生规律:总有一天会退休,总有一天会死去。这样,在为人处事时,就会少些冷漠多些热情;在求名争利时,就会少些贪欲多些思量;在谈往忆旧时,就会少些怨怼多些宽宏。

我的生活面比较窄,几乎仅仅限于文学界,而且接触最多的人群,还是像我一样的退休者。不过也有个好处,可近赏“黄昏”景色,即,退休者的种种境况——人生的成败得失,这时可一览无余。有的人在位时,登台上报好不热闹,退休后无事可做闲打盹儿;有的人在位时,前呼后拥好不威风,退休后孤家寡人熟人如陌路。这样的“夕阳景”看得多了,渐渐悟出一个道理:正局副局最后一个结局:退休。大款二款最后一样落款:等死。悟出这个道理也许迟了,不过会使余生活得踏实,起码自己的“夕阳景”,不至于被烦恼乌云遮蔽。

萧立军工作的《艺术研究》、《中国作家》杂志,在人生和事业上使他得到锤炼,更让他结交了许多文化界的朋友,所以他说:这是一笔“财富”。我说,这也是萧立军,做人的成功之处。在我看来人的成功,不在于他拥有多少金钱,不在于他拥有多少官衔,而是看他退休后成了普通人,有无正经事干有无真正朋友。毫无疑问,这两样萧立军都拥有。不当杂志主编了就续写《无冕皇帝》,不跟作者打交道了就找朋友喝酒,萧立军,一位成功的文学编辑家,我为你六十载精彩人生叫好。

 

2011年11月1日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柳萌

柳萌

28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出生河北省宁河县宁河镇。现在宁河县划规天津市,60年后回去过一次,老家的样子全变了,一个四面环水的老县城,沦落成了一个破败乡村。本老汉跌跌撞撞已经活到八十大岁,不易呵。见如今许多事都颠倒,干脆俺也把年岁颠倒过来,以80后的目光观世界如何。故此仍说出生河北省,只是为那消逝的过去,在心中留下美好记忆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