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  从网上查找别的资料,不经意地碰到故乡网站,忽然发现一帧老照片——“宁河县中学校”老校门。那朴实敦厚的样子,如同我家乡的土地,一下子勾起陈年记忆。同时让我想起天津市立中学,就好奇地在网上继续搜索,竟然又找到“津市中”老校门。这次的邂逅别提让我多么高兴啦。仿佛岁月并未流逝,我也不是七旬老者,依然是风华正茂少年。

  我中学就读过两所学校,一所是河北省立宁河县中学(现在的天津芦台一中),一所是天津市立中学(后改为天津市一中),应该说,这两所当时的官立中学,在华北地区都是赫赫有名的,即使现在也都是当地重点中学。宁河县中学至今已有百年历史,天津一中也有六十多年历史,有这样厚重历史的名校,毫无疑问,会有许多历史故事和优秀人物。他们都是我们引为骄傲的资本。然而,比这更让我依依怀念的,则是这两所学校的老校门,如同饱经苍桑老人的面孔,它们有着说不尽的世态炎凉,什么时候想起来说起来,都会让我有牵肠挂肚感觉。历史积淀深厚的学校,标志性建筑大都是校门。读过许多老学生老照片,拍摄背景不是校门就是礼堂,可见它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。我痴情这两座老校门,其实是珍惜中学时光,只是年代久远忘却当年细节,记住的唯有这两所学校的面孔。

  河北省立宁河中学,毗邻宽阔古老的蓟运河,老校门如同展开的书页,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,顶上加盖的半圆花饰,又增添了活泼的朝气,很能体现学校的氛围。校名用浑厚的字体书写,有着浓重的乡土文化味儿,如同故乡的书香在弥漫。相隔半个世纪以后,我有机会回到故乡,特意造访了我的母校。现在的校舍是一水儿的楼房,比之几十年前平房校舍,当然要阔气洋气得许多,只是当年模样荡然无存,特别是老校门的不复存在,这所学校在我完全成了陌生,感情上就未引起任何波澜。

  我在宁河中学读书半年,就跟随全家人移居天津,但是宁中对我的文学启蒙,却是终身难以忘怀的,在一篇回忆学习写作文字里,我曾经这样写道:“芦台镇有条叫蓟运河的河流,不舍昼夜地流向远方,让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。我常常地独自坐在河边,看随着水流远去的点点白帆,一种说不出来的莫名情绪,这时悄悄地袭上我的心头。不知是为宽慰自己,抑或是寻找欢乐,凭着一个孩子当时的想象,记忆中的文昌阁、红对联、枣树,以及孟旧窝村的田野、柴火篱笆,都让我把它们串到了一起,统统地放在了这条河流上,在我的眼前静静地流过。别提多么开心多么惬意了。这大概是我用心写成的第一篇散文。”这里说的静坐的地方,就是蓟运河宁河中学地段,放了学我常常独坐那里,观赏着秀美河景胡思乱想。

  

  天津市立中学校址,原来是个英国营盘,老校门似是中西合璧,门的上端有个圆形标志物,写着“市立中”三个大字,字体是规范的美术字,远远望去像个大兵站立着,那圆形标志犹是大兵帽徽。校舍也是兵舍改成的,屋顶都是洋铁皮铺盖,雨天能听见嗒嗒雨声。因为是英国营盘改造,体育馆、游泳池和操场,就比别的学校要宽敞得多。我从天津一中走出来,半个多世纪再未回去过,听北京的校友们讲,现在也是完全变了样。顺便问了问那个老校门,据说早已经就没有了,我只能表示遗憾和惋惜。

  如果说,宁河中学给了我文学梦想,天津一中则给了我文学实践,因为我的第一篇文章发表,是在天津一中就读的时候。在另一篇谈写作的文字里,我是这样写的:“真正想从事文学写作,是我写的一篇文章,在当地报纸上发表之后。老师告诉我,这样的文章叫散文,只要经常地写下去,慢慢就会熟悉了。经老师这么一点拨,我心里开了窍儿,觉得自己还能写,从此,就更加用心了,有意识地朝着这方面发展。……”

  中学生活的时间,其实并不是很长,然而,在人的成长过程中,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,就如同一座房屋的根基,夯实了才会盖起高楼大厦。把中学时代说成知识摇篮,我觉得这是再准确不过的了,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读大学,读中学却是人生起码的教育。回想成年以后能够做点事情,学会用笔倾诉心中的话语,就不能不想到中学的日子,我后来从事的编辑职业,正是从读中学时起步的。

  这些年常常有机会,跟中学生或文学青年,在一起闲聊人生话题。当知道我因特殊情况,失去读大学的机会时,他们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,我如何看待未能读大学的事。我总是坦率地相告:读大学能够系统获得某种知识,有这样的机会当然再好不过,但是比之在大学读书更重要的是,一定不要荒度在中学的时光。一个人的品性形成和知识获得,往往是在中学时期夯实的。这算是我这个老中学生,在不得已境况下的经验之谈。

  我记忆中的这两座老校门,宁河中学的毁于地震中,我们没办法跟老天算账;天津一中老校门如何消失的,我没有问及过北京校友。几十年跟宁河中学无联系,学校如何考虑老校门的事,我自然无办法知道;天津一中北京有校友会,有人提议重建老校门,我明确表示不赞成造假古董。建筑跟动物一样有气息,而气息形成非一时之功,它是经过时光风雨陶冶,渐渐植根在躯体又施放出来,跟人有种天然的顺畅交流。这些年我走了许多地方,以假代真或改变原貌的“古建筑”,几乎随处可见却缺少气场。把这样的假古董留给后人,无论如何不是个好事情。

  让我度过少年的欢乐时光,给过我最初知识的中学校,早从我的生命中浙行浙远。如今那承载着记忆的老校门,都被掩埋在历史的尘埃中,让我这个这两所中学的学生,多多少少有些失落和惆怅。不过我还是要感谢这两所学校,他们把老校门照片放到网上,给予我的宽慰和欣喜比老校门,此时似乎更宝贵更值得珍藏。不然岂不是“此情可待成追忆,只是当时已惘然”。

       2013年5月26日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柳萌

柳萌

28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出生河北省宁河县宁河镇。现在宁河县划规天津市,60年后回去过一次,老家的样子全变了,一个四面环水的老县城,沦落成了一个破败乡村。本老汉跌跌撞撞已经活到八十大岁,不易呵。见如今许多事都颠倒,干脆俺也把年岁颠倒过来,以80后的目光观世界如何。故此仍说出生河北省,只是为那消逝的过去,在心中留下美好记忆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