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 

开会介绍与会者,本来无可非议,尤其是互不相识时,介绍一下增加了解,还是非常需要的。问题是现在不论需要与否,只要是稍有点脸面的人,主持人都要一一介绍,惟恐漏报某一位被怪罪。这还不说,介绍时还必须得戴“帽子”,如,某某什么长官、某某什么书记,有时说上一顶还怕不够份量,干脆凡是有的都悉数不误,很是风光。

介绍现职人员这样倒也罢了,就是离退休的人

也不想怠慢,于是乎就翻箱倒柜找顶旧“帽子”:“某某单位原什么长×××”,既给会议增加了“光彩”,又让当事人不至于尴尬。真是绝顶聪明的好主意。首创者真应该申请专利。

这种算不得正派的会风,在行政人员会议上出现,我想倒也不算什么怪事,因为行政长官退下来,有的既无职称,又难觅新职务,在公开场合让人家过得去,总还情有可原,不失为一种应对的好办法。不知道从何时开始,这种好办法推广开来,竟然传到了所有的会,就连自恃清高的知识界,现在开会也来这一套。知识界的人士大都有职称,如教授、研究员、翻译家、评论家、工程师、作家、医生,等等,这些蛮可以证明他们的身份了,就是退休在家也依然伴其终身,主持者却非要拉其过时职务,在前边加个“原”字来介绍。笔者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,听到八、九位的“原”某某,听得人如置身历史园林,仿佛时光又倒流了许多年。

当然,无论会议主持人,还是被介绍的人,并不见得愿意这样,可以说是无奈的选择。那么其原因何在呢?我想原因就在于社会风气,以及执行不完全的制度,成了生长这株歪苗的土壤。倘若这两方面有一方面稍好些,这种风气都不会演变成这样。

干部退休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,如果我们完全按照规定执行,哪个级别到了退休年龄,就无一例外地按期办退,形成个该退就退的好风气,退休就跟调级一样正常,轮到谁头上都会坦然对待。问题是现在根本不是这样,有的到了年龄不仅不退,而且还要易(单)位提升当官,这就让人不好理解了。难道他比国家领导人还重要吗?难道没有他事业就垮吗?正是有了这样的“特殊人”,别的退休者在别人眼里,自然就掉了“价儿”,自己更是觉得有些不自在。因此才有会议主持人的折中办法。其实大可不必如此,退休又不是贪污、要官,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随着职务的退出,称谓自然也会消失,这本来不是个问题,有的人却不很舒服。在位时习惯人家叫官衔,退休后别人直呼其名,或者简单地叫老张老李,就有满心地不高兴。这完全是一种虚荣心理作祟。针对有的退休老人的心理状态,人们唯恐担个不尊敬的恶名,于是就情愿不情愿地,依然加“原”加“前”的叫着。据说,美国总统布什先生退休后,有的报刊记者来采访他,问布什最喜欢什么称呼,这位前白宫主人很坦然地说:“退休者,女儿的父亲,妻子的丈夫”,这样的准确定位,我想反而让人尊敬。反之,如果像我们这样来“原”“前”这一套,在性格坦率的美国人看来,说不定倒会有种滑稽的感觉。

我这样说,并非是一昧地反对加“原”加“前”,

主要是看出席什么会议,以及以什么身份参加会议。比如,出席原单位的纪念活动,以老领导身份出席,为了区别于现任领导人,介绍时就必须加“原”加“前”。倘若是出席专业会,以专业人员身份出席,再搬出过时的职务,就似乎无多大意思了,闹不好反而让人讨厌。如果自己不是个专业人员,或者根本不通此专业,就更无必要去混会。以“原”“前”这类名誉,换取一点眼前的安慰,实在是没什么意思。退休就是退休,无职就是无职,旧威风是抖不起来的。这又不是旧邮票,过了时的更值钱。

生存与死亡,工作与退休,风光与沉寂,热闹与冷清,这都是正常的事,谁想不通这些,谁就是不懂得人生。已经退了休,成了老百姓,何必再计较称呼,加“原”加“前”的游戏,实在不好再玩。还每个人的真实身份,给每个人准确地定位,我想说不定会更自在些。起码我自己是这样认为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柳萌

柳萌

282篇文章 7年前更新

出生河北省宁河县宁河镇。现在宁河县划规天津市,60年后回去过一次,老家的样子全变了,一个四面环水的老县城,沦落成了一个破败乡村。本老汉跌跌撞撞已经活到八十大岁,不易呵。见如今许多事都颠倒,干脆俺也把年岁颠倒过来,以80后的目光观世界如何。故此仍说出生河北省,只是为那消逝的过去,在心中留下美好记忆。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