善事也要讲成本
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,“希望工程”刚启动时,只是简单地搞了个仪式,从此就是扎扎实实地做事情,比如在各地建“希望小学”,比如组织大学生支教,比如给山区学校送文具图书,等等,让许多贫困孩子实实在在受惠。类似这样的活动全国还有,如环保部门的保护“母亲河”,如全国妇联扶持西部建“母亲井窖”等等,都是启动时搞个仪式或报导,然后就是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,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去落实。这样搞的公益活动才是,真真正正做善...
关注民生,了解民情,现在成了官员的“座右铭”,大会小会讲,文章报告说。究竟如何关注、怎样了解,我却看不出有什么新招。从古代官员的微服私访,到现代干部的公开视察,其实作的都是表面文章。我不敢说起不到作用,但是,情况的真实程度有多大,我还是抱怀疑态度的。随便举两个例子:本人居住的小区,突然一天,收购废品摊贩不见了,跟知情的人一打听,原来上级要来检查卫生,怕环境太乱,居委会让小摊贩停业了。另一个例子更邪...
邓朴方非常明确地表示:“这不行,哪能儿子办刊物,老子题词。除他之外,谁都行,反正都是叔叔、伯伯的,我想总不至于被拒绝。”
在北京火车站的对面,有条叫富建的小胡同,我至今还大致记得它的方位。有次去《北京观察》杂志社开会,先到了一个小时,就想到这条小胡同看看,转来转去却怎么也找不见了。问了一位在附近住的老人。据他说,前几年盖国际饭店,这条小胡同就被拆了。我听后,只是“噢”了一声,就再未说什么。而后怏怏...
一部电影激起轩然大波
20世纪80年代,有部故事片,在文艺界引起争议,在社会上产生影响,这就是白桦编剧的《太阳与人》。
这部电影根据白桦剧本《苦恋》改编。剧本内容是写画家凌晨光一生的遭遇。凌晨光少年时在旧中国,家境贫寒,却有才华,得到不少人的器重。青年时期被国民党抓壮丁,后被船家女绿娘搭救,从此二人生情相爱。凌晨光一直反对国民党政府,为躲避特务追捕只好逃到国外。在美洲的某个国家,他成为著名的画家,绿...
我至今保存着周谷城的一件墨宝。周老既是著名历史学家、教授,又是政治家、社会活动家。在我任作家出版社编辑部主任时,为出版一套“作家参考丛书”向他请教,他欣然命笔写下: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。发展学术,促进文明”十六个字。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,思想界还不很宽松,周老竟然如此提出,足见老先生的学术胆识。这对于我们策划“作家参考丛书”,可以说是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。
1985年,作家出版社刚刚恢复时,正处于国家计...
《说闲文丛》一套计三种图书,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后,据说在市场销路还算不错。在这套丛书出版之前,华夏出版社也出版过一套,书名是《生活艺术丛书》 ,而且这套丛书有八种之多。这两套丛书名字不同内容却相差不多。这两家出版社出版的这类丛书,都是受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启发,没有中外文化出版公司的那套“五集”丛书,很难说会有后来的两套丛书。
那么中外文化出版公司出版这类书,又是如何策划和最早问世的呢?这就不能不提...
关注民生,了解民情,现在成了官员的“座右铭”,大会小会讲,文章报告说。究竟如何关注、怎样了解,我却看不出有什么新招。从古代官员的微服私访,到现代干部的公开视察,其实作的都是表面文章。我不敢说起不到作用,但是,情况的真实程度有多大,我还是抱怀疑态度的。随便举两个例子:本人居住的小区,突然一天,收购废品摊贩不见了,跟知情的人一打听,原来上级要来检查卫生,怕环境太乱,居委会让小摊贩停业了。另一个例子更邪...
读者看了这个题目,以为我是明知故问。其实我真的不太明白。
现在几乎所有单位,无论是大是小,是事业是企业,只要有离退休干部,都设有专门机构和人员,负责管理老干部工作,有的叫局,有的叫处,有的叫办公室,许多人因这个机构当了官。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情。老干部们操劳一生,退休后有人照顾,真正地安度晚年。新机构设立安置年轻人,借此有个提升的机会,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?可是实际情况,好像并不真的那么美妙。这个机构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