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
2014年01月12日 09:26

胡同里的花事

 

 

    胡同口的鲜花店,门面并不怎么大,进去俩仨顾客,就很难有转身的地儿了。可是。就这么家小店。买卖却做得红红火火,小有名气。有的朋友从远方来,怕找不到门,跟他说找这家花店。十有八九不会错。

    头次进这家店,是那年的春天。那时刚搬来不久,有朋友见我家阳台大,劝我不妨养点花。我想也是,但不知养什么好,我就到这家店里来了。老板是个南方人,个头可不小,说话和气。他热情地向我介绍该养什么花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2月22日 08:00

快乐冬至

 

   冬至在我国农历中,是个很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。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。过冬至可以朔源到周代,便有祭祀神鬼的活动,以求其庇佑国泰民安。据说冬至来源于阴、阳之说,阴、阳象征生命的平衡与协调,冬至正是“阴”的黑暗力量与阴寒本性最强烈的时候,只因“阳”的光明与温暖将会逐渐取缔“阴”的极寒本性。因此,冬至是一个协调及和谐的欢乐时刻。古人认为到了冬至,虽然还处在寒冷的季节,但春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2月16日 15:20

北戴河的独特之美

       

   20世纪80年代初期,中国作协组织作家度假,初识北戴河这块风水宝地,嗣后几十年间的夏秋两季,或开会或休假或访友,几乎年年都来这座海滨之城。呼吸着被海风滋润过的气息,欣赏着被岁月淘洗过的风光,漫踏着被浅浪爱抚过的沙滩,因长期艰途劳顿我略显疲惫的身躯,在这里得到一时的放松,感到无比的畅快与舒适。就这样,我爱上了北戴河。

每年夏天酷暑难熬,几乎不假任何思索,首选的惟一避暑之地,就是北戴河。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2月03日 14:27

挨饿年代的救命粮票

  我就要去的内蒙古,对于当时的我来说,内蒙古只是个地理概念。别的具体情况一概不知。据熟悉内蒙古情况的人讲,那里的西部区过去叫绥远,呼和浩特就是当时的归绥,民间说的走西口就是指这一带。听人这么一说,那首悲凉凄切的《走西口》小调,立刻便在我的脑海里回响起来:“哥哥你走西口,小妹妹我实在难留,手拉着哥哥的手,送哥送到那大路口……”

  从这首民歌中可以想见,早年间口里穷苦人生活无着,背井离乡走西口是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1月10日 13:54

忘年好友徐怀谦周年祭

 

时间过去整整一年。我依然清晰地记得,农历玍辰年的七月, 短信、微博 、伊妹儿、电话、谈话,如同片片凋零的树叶,在我眼前纷纷飘落。论季节刚刚进入秋天,怎么就显得如此悲凉呢?难道季节跟人世一样,现在也反常了吗?

 

噢,一个年仅44岁的鲜活生命,在阳光明媚的北京初秋,从生活之树上,轻轻地飘落了,永远地潜入到土地中,给这早秋增添了浓重的凉意。我的心苑荒芜了,我的思绪零乱了,唯有那座伟岸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0月27日 14:13

开在记忆原野上的花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我在年轻的时候,跟今天的青年人一样,睁大眼睛寻找过美。

    然而,什么是真正的美,为什么要寻找美,在我的意念里,好似秋天的晨雾,是朦胧的。

那时,我也曾在观赏名画时长久凝神,我也曾在聆听名曲时流下泪水,我也曾在雨后黄昏散步感到惬意,我也曾在缠绵的爱情中意识甜蜜……但这一切都不过是感觉到便又终止了的美的感觉,我好像并未从中领略什么更深远的别的什么。 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0月14日 15:54

百姿千福话生肖

 已故奥地利汉学家施华滋教授,非常热爱和精通中国古代文化,他曾经在中国工作几十年,直到罪恶的“文革”被迫回国。回国后他把《老子》等多部中国古代著作译成德文出版。我跟老作家康濯先生等出访奥国,他陪同我们访问并担任翻译,认识以后就成了朋友,他身体比较好的那些年,只要来北京我们都会见面。每次见面免不了互赠些小礼品。

  有次我送给他一套生肖剪纸,他看后非常地喜欢,并且用地道的中国普通话说:“只有中国才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10月07日 14:01

歌声起落的岁月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我的家乡在冀东平原上,那是个典型县城小镇,距北京天津都很近,又紧靠京山铁路线,因此风气也就比较开化。只要这两个城市流行的事物,过不了多久就会传到这里,还不光是穿的用的东西,就连书报和戏剧曲艺节目,都几乎跟京津两地同时出现。譬如曹禺先生的话剧《 雷雨 》,刚有从天津回来的人说,天津这会儿正演出这部剧,未过多久小镇的业余剧团,就把这台话剧奉献给乡亲。应该说演出水平并不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9月30日 08:49

朦胧月色

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以后,在参军参加军干校浪潮里,出于青年人的单纯热情,我背着父母离开家乡,到了解放军绿色军营,成为一名不拿枪的机关兵。

  当时我所在的部队机关,距离北京大学不过百步之遥,由于做编辑工作的需要,部队送我到北大旁听,这就使我有机会进出这座名校校园。在北大读书的莘莘学子中,有我少年时代的朋友,有我中学时代的同窗,看到他们在此愉快生活,羡慕同时不禁想起自己前程。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9月18日 11:12

月圆之处是故乡

 

   吟诵中秋的古诗词,流传下来的相当多,真正被人长久记住的,莫过于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 。仅一句“月是故乡明” ,就成了千古绝唱,诗中那凄惘情绪,在每年中秋节夜晚,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,都似勾魂慑魄的精灵。特别是当独自一人,远离故土在异乡,孤苦地仰望月空,那思念无寄的情感,没有经历过的人,恐怕很难体会。

  我曾经在外游荡多年,而且日子过得很不平顺,到了中秋节这天夜晚,常常的是郁郁寡欢,早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9月09日 09:29

苇浪烟波七里海

  从北京驱车出发,行约一个半小时,进入天津市宁河县境内,很快就会有片烟波浩淼水域,在暖阳照耀下渐渐移入眼帘。似清不清的目测,那片辽阔的水域,像海又不大像海,海的波光是蓝色,它的波光是翠绿;像湖又不大像湖,湖可以尽收眼底,它却遥远至天际。深深吸口气吧,没有海腥味儿,却有着草野气息,让人心旷神怡。

  这里叫“七里海” 。由于它是京、津两大城市的“肺叶”,起着调节净化空气的作用,过去严格按照国家保护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9月01日 10:47

自然生态随想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树木与森林

假如有人问你:森林在哪里?你一定会说:在大兴安岭,在武夷山,在长白山,在云贵高原……在那些生长茂密树木的地方。这样的回答,当然没有错。可是,当你问那些林业部门的人,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吗,他们会说:森林,其实就在你身边。听了你一定会惊异:啊?!我怎么没有看见。

 

是的。如果你理解的林业,不再光是“挖坑种树” ,而是从事自然生态制造——人类生存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8月24日 20:01

核桃往事

  一位朋友给我送来几斤核桃。这位在山区长大的人,自幼便与山野打交道,甭说是熟悉核桃脾性的。他一再郑重地告诉我:“核桃是补气的,到了咱们这样的年纪,经常吃点儿核桃,对身体大有益处。”我曾见医书上记载:“核桃性温、味甘,功能温肺、补肾,主治虚寒喘咳、肾虚腰痛等症。”朋友说的话,我自然相信。

  送走了这位朋友,看着这颗颗坚硬皱壳的山果,我不禁陷入沉思,回忆起关于核桃的往事。

  我小的时候,喜欢吃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8月18日 21:16

薄纸寄忧欢

  距我家不远的街口,前些年有座邮筒,圆型,绿色,属于那种旧式样的,远远地望去,好像个矮胖的人,终日静静地站在那里。那年亚运会召开之前,北京街头添了些新邮筒,模样、颜色都很俏丽,谁见了都很喜欢,我家附近街口的邮筒,它那傻乎乎的笨拙样子,无论如何是不能同那些相比的,不过它却以它的忠诚服务,赢得了这一带居民的信赖和好感。

  我每天一早一晚出去散步,总要从这个邮筒跟前经过,有时恰巧碰见邮局来人开筒取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8月11日 09:15

大 烩 菜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我被划为“右派”,先是发配北大荒,后来又流放内蒙古。在内蒙古一呆,就是漫长的18年,饮食上却很顽固。大家公认的好食品,有的我就无法消受。比如羊肉吧,应该说是好东西,我试着吃过多次,就是进不到嘴里,闻到味儿就想吐。

  有次跟老作家汪曾祺先生聊天儿,说起我在内蒙古流放却不吃羊肉,汪老听后很惊异地说:“怎么?!在内蒙古呆了那么久,竟不吃羊肉,简直是白呆了。”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8月04日 15:58

聊天儿有益身心

 

  人有七情六欲,就有喜怒哀乐。活一天就要奔一天,哪有总是顺心时候,跟人打交道犹如过河,谁知道水是深是浅,难免会遇到窝心事。这时候最容易折磨人。如何处理就看个人啦。我遇有不痛快的事情,经常采取的办法,就是找朋友聊天儿,淤积心中的烦忧剔除了,心情好了自然有益健康。

   听一位老中医讲,气不通则淤,淤则痛。他说的是疾病。梳理心结,同样适用。有些人由于性格内向,遇到不快活的事,碰到不讲理的人,既不想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28日 11:15

时间不当走云南

 

我记不住时间和数字,而对于经历过的事情,只要偶然被什么触动,脑海里立刻就会情景浮现。诗人叶延滨在散文《虹》和《一颗最美的翡翠》中,文学评论家李星在给我的信里,都不约而同地谈起汪曾祺、邵燕祥等,我们十几位各地文友,1986年春天那次云南之行,我的思绪再难以平静。那是一段难忘的经历,那是一次愉快的远行,那是一件值得记忆的事情,所以延滨、李星二位老弟,跟我一样才会总是念念不忘。

  延滨在《虹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21日 06:59

“二人转”:假如没有赵本山

 

 

 

我们不妨做这样设想:假如没有赵本山,你知道“二人转”吗?除东北三省的人,别的地方的人,大概很少知道。从这一点来说,赵本山成名的意义,并非完全在于演小品的成功,而是红火了“二人转”。赵本山是个非常聪明的人,他比别人更懂得利用机会,在他以小品成名之后,很快趁势搭起“刘老根大台”,在全国各地演出“二人转”。在电视剧和通俗歌曲一统银屏的天下,硬是给“二人转”这个地方小戏种,争得了个体面堂皇的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14日 09:42

原来人生是根绳

坎坎坷坷,跌跌撞撞,起起浮浮,忙忙闲闲,走走停停,荣荣辱辱,懞懞懂懂……不知不觉年近八旬,距人生大限不远矣。翻阅人生这本书,发现自己才开蒙,原来并不知道人生是什么。稀里糊涂地活了七十多年。

有天早晨去公园走步,见三位中年妇女跳绳,两人各牵绳子一头摇蕩,一人在绳子中间跳跃。牵绳子的两人动也不动,只是不停地可劲摇,跳绳那人欢快地跳着。观看稍会儿头脑突然闪出,这人生不也是一根绳子吗,从绳子这头捋到哪头...

阅读全文>>
2013年07月07日 21:01

两座老校门

  从网上查找别的资料,不经意地碰到故乡网站,忽然发现一帧老照片——“宁河县中学校”老校门。那朴实敦厚的样子,如同我家乡的土地,一下子勾起陈年记忆。同时让我想起天津市立中学,就好奇地在网上继续搜索,竟然又找到“津市中”老校门。这次的邂逅别提让我多么高兴啦。仿佛岁月并未流逝,我也不是七旬老者,依然是风华正茂少年。

  我中学就读过两所学校,一所是河北省立宁河县中学(现在的天津芦台一中),一所是天津...

阅读全文>>